麻豆在线观看国产精选视频内容-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-麻豆国产av

首頁
>新聞資訊>綜合報道
戈壁突擊329天!西北鐵軍“蒙字號”工程崛起北疆綠色新地標

  2024年7月,當中國能建西北電建一公司承建的內蒙古能源二連100萬千瓦風儲項目二標段工程第一鏟黃沙在錫林郭勒戈壁揚起時,西北鐵軍便立下“軍令狀”——要在這片荒蕪之地豎起新能源“綠色地標”。11個月后,31臺風機擎天而立,200余公里地埋線路橫跨草原,一組組滾燙的數據背后,是這支鐵軍與時間賽跑、同極寒搏斗的攻堅傳奇,更是北疆大地向“雙碳”目標遞交的亮眼答卷。

  揮汗浸甲70余天,跑出基礎施工“鐵軍速度”

  “我們心里清楚,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。項目前期,我們便著手調研商混站、多方了解當地氣候及施工道路狀況,但還是遇到了五年來罕見的連續大雨天氣,為保節點,項目部協調各方力量增加施工機械,多個低洼積水路面同時施工才得以保證基礎施工正常推進……”采訪中,土建技術員王軍強回憶起那段“與天氣較勁”的日子,黝黑的臉上寫滿了自豪。

  作為項目的“根基工程”,31臺風機基礎施工面臨著大雨強風與有限工期的三重考驗。每臺基礎需澆筑967.5立方米混凝土,且必須在冬季凍土前完成施工。項目團隊毫無懼色,創新采用“24小時輪班+動態調度”作業模式:白天搶抓黃金施工時段,夜間開啟照明設備持續作業提前鎖定當地商混站,建立混凝土供應“應急通道”,確保澆筑過程環環相扣、無縫銜接。

  經過71個日夜的艱苦鏖戰,項目部日均完成0.44臺基礎施工,較計劃工期足足提前15,圓滿完成全部任務。而且,單臺基礎施工誤差控制3毫米以內,一躍成為業主、總包眼中基礎施工的“樣板工程”。

  遁地穿越200公里,百余天貫通線路“神經脈絡”

  北疆入冬后的極寒天氣,讓地表凍土層堅硬如鐵,給電纜敷設帶來巨大挑戰,同時草原生態保護要求極高,每一寸動土都需慎之又慎。項目執行經理袁新龍帶領團隊,在電子地圖上反復推演,歷時半月敲定既能避開T96-T76積水區域等生態敏感地帶,又能保障施工效率的最優路徑。

  面對高壓電纜頭制作這一“精細活兒”,團隊在臨時搭建的作業篷內展開“攻堅戰”。篷外呵氣成冰,篷內卻通過暖風機維持恒溫,確保電纜頭絕緣層壓接溫度最佳,同時防止天冷進氣,影響耐壓試驗。在袁新龍的帶領下,團隊管理人員更是各司其職,只要有作業的地方,就有他們忙碌奔波、不辭疲倦的身影。他們仔細排查每一處壓接點,并不時地叮囑提醒:“電纜頭制作誤差必須控制在0.1毫米以內,相當于在頭發絲上做手術,必須十二分謹慎,手不能抖,心不能慌?!?/span>

  最終,200公里線路378處高壓電纜頭、11個回路耐壓試驗全部一次性通過。這支團隊憑借著精湛匠心,在凍土深處精心織就了一條安全可靠的“隱形電力動脈”,讓清潔電能能夠穿越草原,點亮萬家燈火。

  “首吊”到“全并”,解碼節點沖刺的“時空攻堅”密碼

  2024年12月31日22:18,T64、T65號機組在跨年鐘聲中率先并網發電。為了“通關”,項目團隊提前3個月籌備:給運輸道路鋪設山皮石防陷,為設備調試搭建臨時暖篷,甚至在零下25℃的深夜用熱水解凍配件“當監控屏顯示‘并網成功’時,現場所有人都歡呼起來,有人激動地拿出手機給家人發消息:‘看,我們給新年送了份綠色禮物!’” 項目總工劉多博眼眶微微泛紅地告訴筆者。

  時間軸拉至5月,項目突發新難題:5.31全容量并網目標迫在眉睫,可隨著吊裝工作完成,消缺工作量出現驟增的苗頭。為避免6月1日后并網帶來的市場競價風險,一公司立即組織力量前往項目現場,總部專項負責人駐點指揮,并向項目部及分包隊伍黨員授旗,通過成立黨員突擊隊,帶領群眾匯集各方資源、多面協同突擊、晝夜連續奮戰,5月25日成功實現全容量并網,給業主、總包及公司上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,創造了同類項目“零事故、零延誤”的優異紀錄。

  項目部會議室里,一面繡著“心系項目 敢為人先”的鮮紅錦旗在墻上格外醒目,錦旗上的鎏金大字,是對團隊擔當精神的高度肯定;工作群中,總包單位連夜發來的感謝信里,“高效履約”“精湛技術”等評價字字珠璣,滿是對公司卓越管理能力的認可……這些來自各方的贊譽,正是對公司及項目團隊專業素養、攻堅精神的最佳注解。

  如今,31臺風機在草原上列隊“逐風”,每年8億千瓦時綠電,正通過銀線輸送至遠方,發電量可滿足3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。西北鐵軍以“戈壁為紙,汗水為墨”,在北疆大地生動書寫了新能源建設的“速度與激情”。而這并非終點,恰恰是公司 “蒙字號” 工程向著更遼闊荒漠、草原進軍的又一個起點。